欢迎访问,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官网——您的爱的家园,心灵的港湾!

24小时服务电话:0315-3020792  18132500996 

新闻动态

聚焦开滦精神卫生中心最新动态

/
/
/
抗震救灾日记—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救援小分队(2008.6.02-6.08)

抗震救灾日记—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救援小分队(2008.6.02-6.08)

发布日期:2009-09-30

2008-6-3

晨起天气少有的晴朗,大家都说今天一定是一个高温天气,果然不出所料,天气异常炎热,帐篷外烈日炎炎像火烤一样,帐篷内潮湿闷热,使人汗流浃背,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在这种艰苦环境下仍在努力的工作着。今天在心理干预过程中,我们又回访了从唐家山堰塞湖转移过来的受灾群众罗女士,她的状态好了许多,考虑到她在孕期需要营养,特意给她带去了营养品,使她深受感动,她对我们的关心表示了深深地谢意。

今天我们对受灾群众心理干预工作过程中一直被灾难的严重程度所震撼并对受灾群众的心灵创伤所感染,我们的心情始终是那么的沉重!为了完成对受灾群众的心理抚慰工作并帮助他们在痛苦的处境中开始新的生活,我们忍受着心理的压力用爱心和耐心而努力坚持着!下面介绍几个真实的实例。

1、唐安明,男,38,岁,家住北川县曲山镇大水村。5.12大地震时正在太原南县煤矿做工,他爱人陪同他一起在当地居住,5月13日早晨得知家乡地震消息后焦急万分,心情痛苦,担心家中的老人和孩子的安危。由于信息不通,煤矿领导批准他们夫妻和另外两位老乡返乡,捐助他们2000元路费,并派车将他们送到太原,5月13日晚九点太原市红十字会将在太原市做工的约1000多人用大巴车送到四川广元,然后从广元转乘火车到绵阳,15日到北川后方得知全家平安,心情略宽慰。他向我们叙述说:“整个返乡途中因担心家人的安危,就像失魂落魄一样,不停的哭泣。”他表现焦虑不安,不思饮食,夜不能寐,现在仍然感觉心情茫然,不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样子?他有许许多多的担心。”唐安明在5.12地震发生时,唐安明并未在地震灾区,并未亲身体验到地震灾难的真实场面,但是,电视画面中地震灾难的惨景和对家乡亲人在地震中的安危的牵挂对他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他体验到了地震灾难给他造成的巨大精神痛苦,其严重程度足以使他感受到了精神要崩溃的境地,他表现出了许多的心理障碍症状。我们针对他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他进行了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和合理心理认知治疗,通过治疗他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2、李华秀,女,46岁,家住北川漩坪镇白七林三组。她常年在广州打工,5.12大地震时正在湖南通往家乡的车上,女儿打电话告知家乡发生了地震(女儿当时也在外地),她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情非常紧张,内心痛苦,一直不停地流泪。她更惦念家乡的父母、丈夫和儿子,5月15日到达绵阳后,向熟人打听家乡的情况,他们都说不清楚,她的心情更加的忐忑不安。5月16日终于和丈夫见面,得知自己的父母还在山上至今无消息,大儿子(26岁)也失踪了,她悲痛欲绝,和丈夫哭成一团,从得知地震的消息后她不吃不眠,5月16日后每天才可以少量进食水。地震灾难发生后她陷入了极度的担心和忧虑状态,当得知亲人的情况后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难以承受了,她的身心疲惫,几乎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她患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我们对于她的心灵的痛苦表达了理解和同情的情感,我们帮助她释放悲伤的心声和思念亲人的哀思。我们鼓励她会走出心理的痛苦境地,我们并对她的期待给予了真诚的祝福!我们之间的交流沟通了情感和信任。通过我们的心理干预,她的情绪明显好转。我们并针对她的心身症状给予了相应的药物治疗。

3、肖女士,38岁,羌族,北川县漩坪人。5.12大地震时,她正在坡上干活,看到了大地震时乱石飞舞的情景,她惊恐万分,大儿子带着女儿逃了出来,一家人算是平安,但是自家的亲戚十几口人至今杳无音信,他们全部住在北川县城,他焦虑、紧张、恐惧、不眠,远在上海打工的丈夫回家后,想看一下家里到底怎么样了,于是约了6个人一同回村,至今已经5天5夜了,音信全无,更使她的痛苦雪上加霜,噩梦一直伴随着她,亲人的死亡和财产的损失让她心情压抑,痛苦万分,我们非常的同情她,理解她,耐心倾听她的哭诉,根据她的情况我们进行了心理治疗并辅以药物治疗。

4、何君,43岁,女性,羌族,北川县沙坝二组农民。5.12地震时自己正在屋里,感到房子强烈摇晃,意识到发生了地震,匆忙往外跑,刚跑出门口房子便坍塌了,眼看着自己辛苦了半生置办的所有家产都被摧毁,惊慌之余备感伤心。她下午得知大儿子因山体滑坡造成了重伤,赶到儿子单位后,看到儿子血肉模糊,头部、大腿及胸部多处重伤,但此时道路被毁,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于是和大家一起抬着儿子翻山越岭向外逃生,没想到第二天,儿子因为未能及时医治,失血过多而离开了人世。她伤心欲绝,无奈之下只得放下儿子,随大家继续翻山越岭逃生,来到绵阳市九州体育馆。几天来非常担心自己的丈夫和二儿子,怕他们出现意外,整日以泪洗面,盼望着他们能够平安回来,心里却总想象着他们已经死亡了,一种绝望感涌上心头,整日不吃不睡。第四天当她的丈夫和二儿子出现在她的面前时,她感觉像梦中一样,眼前的亲人那么陌生,感觉不到亲切,也没有眼泪。目前虽已安置在受灾群众安置点,但每天心情抑郁,悲伤,常常思念大儿子,为自己未能及时救治大儿子而内疚,为家园、财产的全部损失而痛心,对将来的生活感到迷惘,不愿意见人,怕别人提及地震的事情,针对她目前的心理问题,我们给予了同情理解,耐心的倾听她的诉说,鼓励她适当地表达情绪,同时通过认知治疗,让她正确面对现实,对未来生活要树立信心和希望。经过积极的心理治疗,她的情绪趋于平稳,表示将坚定信念,战胜灾难重建家园。

5、何长君,男,16岁,初三学生,羌族,北川县漩坪乡杨柳村人。他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地震中家人都很安全。今年春节后他们班有32个同学去了北川上中专,有二十多个在地震中震亡了,他感到很自责,他说:“当时他们都让我去,但我没有去,要是当时我留住他们就好了,他们就不会死了。”通过心理干预我使他逐渐认识到当时他没有留住同学是想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前程,谁也不能预知会发生地震。他说:“我想我的同学们也会希望我生活得快乐,现在我最想做的就是去市里找一份好的工作,快乐的生活!”

上述5个真实的实例只是地震受灾群众中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缩影,受灾群众中的心理障碍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我们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去帮助他们摆脱地震灾难所造成的心灵中的阴影,重塑他们的健康人生。

今天下午开滦医疗集团吴寿岭院长给张本院长打来电话,向大家表示问候,希望我们在积极开展工作的同时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张院长代表我们表示了谢意。

下午5:30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同志一行12人来到我们的营地慰问我们,我们的心情都十分激动,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赵勇书记亲切地对大家表示慰问!并对大家辛勤的工作给予了表扬。期间,张本院长将自己主编的专著《心理应激与精神医学》赠送给赵勇书记,请赵勇书记指导,赵勇书记很感兴趣。赵书记对大家讲,目前灾区人民的心理问题十分普遍,儿童的心理问题更要引起重视,儿童的心理创伤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影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赵书记鼓励大家要重视灾难后的心理干预工作,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并做好当地有关人员的心理干预工作的培训。赵勇书记又说这项工作很重要也很光荣。赵书记的讲话深深地鼓舞着我们,我们表示决不辜负赵书记和唐山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努力工作,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晚饭后我们进行了常规小组会议,完成了资料的汇总、分析、记录、总结,每日工作日报的书写以及明天工作的具体安排。全体成员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1:00。

今天我们完成团体心理干预、个体心理干预及回访共120例。

今天工作到凌晨一点。

2008-6-3

今天,按照队里指示,许瑞芬、王聪哲、王刚留队看家买菜做饭,张院长、于振剑继续前往永安镇灾区群众安居点进行心理干预。

王队长和我们一起来到安居点。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他们热情地同我们打招呼。王队长对我们前两天进行心理干预的一位年轻孕妇非常关心,专门带来了水果要再看她一次。来到这位孕妇居住的帐篷,她正在洗头,精神面貌比以前好了许多。待她洗完头,我们一同走进她的帐篷,王队长首先简单了解了她受灾的经过以及她目前的心理状况,鼓励她要树立信心,尽快调整好心态,通过政府的关心、社会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相信以后的生活还会越来越好。王队长亲切地询问她目前的身体状况,嘱咐她正处于特殊时期,一定要保重身体。当王队长将带来的水果送给她时,她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她的丈夫也紧紧握住我们的手,连声道谢。离开她的帐篷,我们又走访了一些曾经接受过我们心理干预的受灾群众,他们情绪稳定,基本上都能够接受现实,并且许多人都已经投入到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活动之中。途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贾老师忙碌的身影,看到他已经从失去亲人家园的痛苦中走了出来,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做完了随访,我们又走访了其他受灾群众,为受灾的学生进行了集体心理干预。在帐篷内我们听到安居点的大喇叭内传出了赞扬唐山心理救援队的广播,感谢我们为灾区群众排忧解难,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重新树立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上午11:10,正当我们为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干预时,有发生了一次较为强烈的余震,我们明显感觉到了地面帐篷的摇晃,帐篷内的受灾群众惶惶不安,说:“如果没有你们,我们肯定要跑出去了。”我们抓住机会,给予心理疏导,打消其对余震的顾虑,稳定他们的情绪,把他们对地震过度恐慌的情绪转化为建设家园的动力。

午饭时间,张本院长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近一个小时的电话采访。

下午,我们不顾休息,冒着炎炎烈日,忍着帐篷内近四十度的高温耐心为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干预,受灾群众十分感动。对其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我们介绍如下:

1、何学军,男,37岁,家住北川县曲山镇。5月12日下午,何学军正在安昌镇驾校学习时,大地震突然发生了,他在惊吓和恐惧中马上意识到要立即回家看望家人的安危,他从安昌镇不停歇的朝家乡北川曲山镇跑去,山石一直在滚落,途中眼看到遇难者的尸体,他不知害怕,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回到亲人的身边,刚离开安昌镇时他还没意识到灾情的严重,越接近家乡越感到灾情的严重,心慌、恐惧感,担心的情绪也越来越强烈,他预感到他的妻子和儿子可能已遭遇不幸,他用了3个小时跑了30里路,他赶到北川县城看到妻子开得店铺已被泥石流掩埋了。他悲痛欲绝,泪水止不住的流,他忍着巨大的悲痛去救周围呼救的人,他共救出6个人(3个孩子,3个老年人)。然后他又去北川一中营救自己的儿子,到学校后天已经黑了,他在废墟里找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儿子,看到儿子被卡在水泥板下不能动,此情此景,他失声痛哭,但儿子表现的很坚强,儿子一直安慰他,他找来了千斤顶才救出儿子。

何学军痛苦的叙述遭受精神创伤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次余震,他表现为精神慌张,下意识的想跑,自语“哎呀、哎呀。”

他爱人的去世使他的心情十分悲痛,他对我说他爱人在他心中是十分完美的,自己连爱人的遗体都看不到,对他来说是永远的痛苦。

我们耐心的倾听他的倾诉,鼓励他尽量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表达对妻子离去的不舍,连日来对妻子的思念,并帮助他与妻子告别,接受现实,指导他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鼓励其为了儿子也要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经过我们的干预,他的情绪明显好转,表示要坚定信心,重建家园,以实际行动告慰妻子在天之灵。

2、患者何蓉,女性,41岁,家住北川县城,早年失去父母,与弟弟相依为命,地震前在农贸市场卖水果,5.12地震时感到地在动,房子在摇晃,于是顾不得身后装有一万多现金的钱箱,迅速向门外跑去,跑到门口,房子就坍塌下来,被砖头砸住了腰部,下半身埋在了废墟里,自己挣扎了十多分钟,方从废墟中爬出,并躲到附近一块相对空旷的空地上,眼看着四处的楼房坍塌,好多同事被埋在了废墟之中,而自己无力救人,后怕自己如果晚一步,也许早已命丧黄泉,这时地面开始下陷,自己非常紧张,同时担心自己的丈夫、女儿和兄弟,怕他们出现意外。

后来她被人救起送到医院,诊断肾脏挫伤,软组织损伤,一天来不吃不睡,不停的哭泣,直到第二天得知丈夫和弟弟平安,女儿也被人从学校救出,只受了一点轻伤,情绪才有些好转,但回想起地震经过仍然紧张、恐惧并总感觉地在晃动,诉说以后要一直住帐篷,再也不敢住楼房了。

我们耐心倾听她的哭诉,鼓励她表达自己的感受,把压抑在内心的情绪宣泄出来,让她正确面对现实,告诉她我们无法改变灾难,但能够改变自己的心态,虽然财产损失了,但家人平安,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只要有人在,通过我们坚强的毅力和辛勤的劳动,还会创造更美好的家园。对地震带来的恐惧心理,我们给予了认知矫正,并用唐山地震的事实打消她对余震的疑虑。告别时她的情绪明显好转,对我们的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晚上,王队长、刘政委召集各组组长开会,肯定了大家的工作成绩,要求认真总结工作成果,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大家鼓足干劲,为取得心理救援工作的全面胜利继续努力。

一天来,共进行心理干预120人,其中随访30人,团体干预40人,个案干预50人。

我们圆满完成了今天的工作,并进行了阶段总结,分析和记录。一直工作到了次日凌晨2点。

2008-6-4

今天早上7点多钟,太阳已高高的挂在天空,似乎在向我们显示着它无穷的威力。队里考虑到大家连日来冒着近40度的高温勤奋工作,有些同志已出现中暑现象,按照分队的统一安排,今天在营地整休一天,并要求每个小组整理5份典型心理干预实例。早饭后,张本院长立即组织大家召开了小组会议,高度评价了大家不畏艰辛,夜以继日努力工作的精神,肯定了大家的工作成绩,并勉励大家继续坚持,认真做好每一份工作,直到最后的胜利。张本院长还指示大家要利用好今天的时间,做好近期工作的总结,归纳整理好资料,认真准备病例,配上相应的图片,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之后大家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直到午饭时分,我们把饭带到工作地点,简单的吃过饭后,张本院长和王刚中午顾不得休息,一直工作到下午4点。我们准备的5份个体心理干预实例及配图,得到了队里的高度评价。

下午4:30张本院长接受了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组记者的现场采访。

晚饭后张本院长组织小组成员召开了会议,总结了近日来的工作,要求大家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开滦精神,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做好对受灾群众的心理干预工作,不负组织的重托,圆满的完成本次抗震救灾的工作,最后张本院长又详细的布置了明天的工作。

今天工作到十二点。

2008-6-5

今天是我们赴川心理救援的第18天,今天小队4名成员乘车奔赴永安镇受灾群众安置点,这里的受灾群众越来越多,解放军也在紧张的建设新的帐篷,每天都有新的受灾群众入住。今天我们还是分成两组,张本院长、王刚一组,于振剑、王聪哲一组,我们仍然是深入受灾群众的帐篷,向他们了解地震的经过和体验,关心她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问题。今天的天气依然那样炎热,小队成员继续发扬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用我们的爱心去帮助那些受到精神创伤的人们。那位怀着身孕的罗女士依然牵挂着我们的心,我们给她送去了营养品,看到她的心情已经恢复了平稳,见到我们时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在北川县大石湾村居住地,我们看到村委会的成员在一起研究一些抗震救灾的问题,在灾难面前,村干部所表现出来的无畏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访问了十几位曾经受过我们心理干预的受灾群众,她们的心情都比以前好了很多。我们很关心经历过地震灾难的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组织了一些儿童在一起,和他们共同交流,和他们一起游戏,和他们交朋友,有些孩子在家中受了惊吓,有些孩子失去了父母,我们对他们的心灵创伤进行了抚慰,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护和关心。现把今天我们心理干预的几个典型实例记录如下:

1、母亲:吴红,女,1971年6月15日出生,家住北川曲山镇大水村四组(唐家山堰塞湖);女儿:谢春梅,1996年5月19日出生。5月12日下午,妈妈正在农田干活,突然地震了,山石滚落下来,尘雾弥漫在空中,她马上组织周围的十几位村民拼命的往山梁上爬,她边爬边朝乡亲们喊:“大家不要惊慌,要镇静。”那天晚上他们在山上过夜,大家都很惊慌。地震中她的婆婆震亡了,她的丈夫在北川县城做工时震亡,儿子在北川中学读书震亡(16岁,读高一),只有她的女儿谢春梅(12岁)在地震中幸免遇难,母女俩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痛苦。母亲是大水村的妇女主任,她在地震中表现的很坚强,她协助村书记做了许多工作,帮助统计全村震亡人员名单,每日报表,除此之外还每天坚持写日记。她的女儿谢春梅在地震中失去了奶奶、爸爸和哥哥,心情悲痛万分。她爱她的亲人,思念奶奶和爸爸,她更思念她的哥哥,她痛苦的哭泣着向我们讲述她的哥哥是多么关心她、爱护她、帮助她的每一个细节。她几乎每天晚上都梦到自己的哥哥,她无数次在梦中哭喊着:“哥哥!快回来吧!哥哥!快回来吧!”她用手去牵拉她的哥哥,梦醒来她哭得更加悲伤和凄凉,她知道她的哥哥再也不会回来了,她陷入了思念亲人的悲伤情感之中。“六?一”节期间,学校安排部分学生去重庆欢度六一,小春梅被安排在一个重庆市民的家中。这家人是一个三口之家,她们对小春梅特别的爱护,每天带着她去娱乐场所游玩,并给她买新衣服,这家人的女儿比小春梅小一岁,小春梅在重庆的5天时间里,这对小姐妹照了好多照片,从她们的照片里我们看到了小春梅美丽、天真、幸福的笑容,小春梅向我们说,她的内心是痛苦的,她在极力地控制着自己悲伤的情绪,妈妈和小春梅用她们的眼泪、无限悲伤的心情,以及坚强的生存的意志和信念,向我们传递着一个永恒的旋律!生命是如此的珍贵,失去意味着永远的心痛,人类又是如此的大爱,这种爱的凝聚会给予我们坚强。

香港无线电视台现场采访了我们和母女俩的情感交流和真情流露,我们相互都在传递着爱心,并都被彼此的真情感动着,她们泪流满面的情景永远记忆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眼睛一直含着泪花,心里也一直流着泪水。从妈妈坚毅的语言和表情中,我们感到了欣慰,从小春梅思念亲人的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坚强,遭受重大精神创伤的孩子,思念亲人的情感永远是她今后人生路上前进的动力。我们鼓励小春梅:“记住亲人对你的嘱咐,去实现他们生前对你的期望!悲痛中坚强起来的孩子走人生的路会更加坚实有力!”小春梅似乎领悟了我们语言的内涵,她说出了她今后的理想和愿望,我们相信被无数人的爱温暖着的小春梅今后一生会更幸福!

2、王朝红,男性,40岁,羌族,北川镇漩坪乡南华小学校长。刚接触他时,他对我们的态度很冷漠,对我们的到来似乎很不欢迎,更不愿意提及地震的经过。看到他有较强的抵触情绪和回避心理,我们马上意识到“5.12”大地震可能给他造成了较大的精神创伤。

我们先同他旁边的人接触,告诉他们我们来自于唐山,唐山在三十二年前也曾遭受过同样的灾难,我们不远千里来到四川是为了帮大家解决心理问题,让大家尽快走出悲痛的阴影,我们还关切地询问他们家人的情况,地震灾害使我们的心连得更紧密了。王校长被我们的真诚打动了,开始询问当年唐山大地震的情形,我们耐心地向他介绍唐山大地震的情形,并向他宣传有关地震的科普常识。他说“5.12”地震以后他的心情非常压抑,不愿意想也不愿意听别人提起地震的经过,因为大地震不仅夺去了亲人的生命,毁灭了他的家园和全部财产,更毁掉了他为之奋斗半生的事业。

他曾是一名小学教师,非常热爱他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地震前他已做了9年的校长。他谈起了办校的艰辛,他几乎将全部的心血倾注到学校的发展上来,为了改善学校的条件,筹集资金,他曾骑着摩托车冒着炎炎烈日,往返于学校与县城之间。为了节约资金,他不舍得住旅店,不舍得进饭馆。几年的艰辛换来了学校环境和教学质量的改变,学校购置了电脑,在全镇第一个开展了多媒体及远程网络教学;规划了操场,学生有了自己娱乐和体育运动的场所。每年教育局的综合考评中,他们学校总是名列前茅。为了把学校建设得更好,他把大部分资金都投在了学校的硬件更新上,因此,只能给教师很少的福利待遇。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夺去了自己5个亲人的生命,自己在学校组织学生有序撤离,带领学生翻山越岭,行走24小时终于脱险。全校270名学生只有一人遇难,三人受伤,其他学生都安然无恙。自己为了救学生受伤至骶骨骨折,至今行动不便。

谈及对地震的感受时,他说现在更多的是压抑、痛苦和情绪低落,如果知道要发生地震,还不如多给教师发一些福利待遇。他总觉得对不起那些勤劳、善良、责任心极强的教师们,为此整日内疚、自责。如今一切都毁了,什么都没有了,他感到对以后的生活毫无希望,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留下了一行行泪水。

我们深为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针对他目前的抑郁情绪和消极认知,我们给予了积极的心理疏导,告诉他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战胜自己,现在关键的是勇于面对现实,承受现实。面对灾难的损失,悲伤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我们不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之中,痛定思痛,我们应该将悲痛化作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以前的奋斗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证明自己有能力把事业做好,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国家和社会的帮助,还会重建家园,重新开创美好的未来。经过我们的努力,王校长对我们的心理疏导表示了认同,并表示待伤情好转后要组织灾区的孩子上课,为灾区孩子和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刘明华,男,40岁,羌族,家住北川唐家山。地震当时在山上,先听到一声巨响,从山脚下冒出一股黑烟,大地抖动的很凶,山石开始下滑,自己也跟着下滑,慌乱中抱住了一棵树,连树也一起下滑,当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认为自己没命了,下滑了20多米心里才明白,然后拼命往山梁上跑,大地猛烈地晃了几分钟,只几分钟,大山、房子就不见了,他非常担心在北川县租住的家人,电话联系不通,他的心凉了半截,地震稍稍平息,就赶快往家跑去,一路上下着大雨,大地还在震颤,山石滚落,到处哗哗作响,翻了3座大山,走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到达任家坪,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看见北川已面目全非,租住的房子已被下滑的石头埋住了,心情顿时非常压抑、痛苦,不知道妻子是否还活着,他先后挖了五次,因没工具,双手都挖破了,仍找不到妻子,却救了许多人,最后只找到唯一的一张全家照。在地震中他的女儿震亡,妻子失踪,儿子幸免于难,他为失去妻子和女儿而万分痛苦、心情压抑。每天到各受灾群众安置点寻找,希望能找到妻子,但一次次失望而归。他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夫妻关系非常好,结婚十多年从未红过脸,女儿也非常懂事,从不乱花钱,他说:“我以前从不喝酒,现在根本睡不着,每天喝3-4两酒才能睡着。”他感到万念俱灰,一度产生厌世观念,他说:“有余震也不跑,死掉算了”。他非常思念妻子、女儿,总在梦中见到她们,还感觉跟以前一样。谈到伤心之处,不禁痛哭流涕,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的心也在暗暗流泪,此时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与他共同面对忧伤与悲痛,我们真诚地倾听他的哭诉,非常同情和理解他的遭遇,鼓励他发泄内心压抑、痛苦的情绪,把对妻子、对女儿深深地爱表达出来,这种体验也是非常痛苦的。我们告诉他地震是无情的,它吞噬了许多人的生命,但我们要勇于面对现实,不能生活在幻想中,也不要从此一蹶不振,希望他能在悲痛中很快振作起来重新开始幸福的生活,这也是对已故亲人最大的安慰,针对他的情绪反应,我们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他的悲痛情绪逐渐平静下来,我们鼓励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他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深深的谢意。

4、朱成会,女,42岁,羌族,北川擂鼓镇农民。5.12大地震时她和丈夫及女儿均在德阳市,只有小女儿在北川中学读初二,地震后她们一家人立即赶到北川中学,在那里一直等到13日的中午女儿才被解放军挖出来,她还没有看清女儿的尸体就昏死了过去。醒来后,她不会说话,也不知道哭,表情呆板,感情麻木,医务人员紧急地把她送到绵阳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的精神状态已有明显好转,可以与家人说话,每天也能少量进食,但依然不愿意与周围的人接触,总是感到心烦,与丈夫一说话就要吵架,现在每天都自己一个人绣鞋垫,说这样可以忘记一切烦恼,晚上总是久久不能入睡,即使睡着了,稍有动静就会醒来,然后再也无法入睡,每天只能睡1-2个小时,而且对大女儿过分担心,恐怕她受到一点伤害,说如果不是放心不下大女儿,早就不活了。她哭着对我们说:“想起小女儿来更是撕心的痛啊,我生她的时候整整做了8个小时的手术,好不容易养到了15岁,她活泼、漂亮、聪明、学习成绩特别好,我们全家人都想把她培养成一名大学生。这样一下就没了,怎么能让人不心痛啊!”有时还想到自家的房子是前年刚盖好的,现在家具,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家里还有一万多元的现金,这些都是自己辛苦半生的财富,可是转眼间就都没有了。她说:“每天早上醒来都感觉这一切不是真的,好像做梦一样,有时真想一直睡着,永远不要醒。”我们耐心地倾听她的哭诉,之后她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我们告诉她这种痛苦的情绪是一种正常的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慢慢好转,不要压抑它,充分的把她宣泄出去,并指导她的家人多陪着她,带她到人群中与人交流。她说:“其实我也知道,活着的人还得继续活着,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去重建家园。”我们充分的鼓励了她这种坚强的毅力和勤劳的品格,并赠送了她一些药物以帮助她改善睡眠状况。她向我们表达了由衷的谢意。

上午绵阳电视台对我们小队的工作进行了跟踪拍摄,下午2点,香港无线电视台一行3人专程来到我们的工作现场,进行现场采访,她们拍摄了我们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最后张本院长和于振剑主任又接受了她们的专访,就灾难后的心理特征,灾难后儿童心理特征,心理干预的现实意义以及唐山大地震对人类心身健康远期影响的结果进行了讲解。

香港电视台一行3人采访过程中,她们处处体现着对受灾群众的关怀、爱护、理解、同情,她们的言行举止,以及在采访过程中,彬彬有礼的工作作风使我们深受感动。

我们很晚才从永安受灾群众安置点离开,回到营地后顾不上洗漱,简单的吃过晚饭后开始了工作,我们对今天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书写、记录、资料整理。

晚上10点左右下起了暴雨,因为电源突然断电,已打的数据都丢失了,我们又把工作现场搬到了楼道,重新开始工作。同志们的衣服几乎都淋湿了,但大家不怕困难,不畏风雨。我们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2:30才完成了今天的工作。

因昨日暴雨,断电,故今日工作结束后立即发日报。

今天工作到凌晨2:30。

2008-6-6

昨天一场大雨使指挥部的电脑及网络瘫痪,因此未能及时将工作日报发送出去,今天早上线路还没有维修好,我们只好先去安置点工作,现已将今天的日报传送回去。

今天早上来到永安受灾群众安置点后,我们四人分成两个小组,张本院长与王刚医生一组,于振剑主任与王聪哲医生一组,逐户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干预,他们中有的为失去亲人而悲痛,有的为失去家园、财产而伤心,有的尚未从地震的惊恐中走出来,有的为将来的生活而忧虑,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心理问题我们认真的进行着疏导,每每都被他们真实的情感所打动,许多次我们都热泪盈眶,但还得强忍着不让泪水流出来,因为我们要表现的更加坚强,我们要给他们以积极的影响。看着他们在我们的治疗下,情绪逐渐恢复平稳,认识有了积极的转变,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我们感到十分欣慰,因为我们履行了一名心理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中午12:00我们向老乡借来了一壶开水,在暂时没人居住的受灾群众的帐篷里泡了一碗方便面,匆忙吃完后我们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一天来我们十分忙碌,但感觉很充实,因为我们为受灾群众做了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有许多感人的个案让我们难以忘记,下面将几个典型案例介绍如下:

1、姜华碧,女性,49岁,羌族,家住北川县漩坪乡岩门村二组农民。5.12地震前与丈夫在新疆打工,地震发生后成都的好朋友给她打话通报了这个消息,她听后十分担心、紧张不安,只要一想到家人可能出意外,心情就忐忑不安,伤心流泪,夜间难以入睡,当天看电视关注地震灾情,越看越感到恐惧,因为包括自己姐姐在内的好多亲人都住在北川县城,而北川县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一座美丽的城市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堆满乱石的废墟,第二天她与丈夫一起踏上返乡的列车,由于秦岭铁路被地震损坏,中途不得不转乘汽车辗转数日,于17日来到绵阳,被安置在九州体育馆,在那里见到了父母和儿子,得知包括姐姐在内的9位亲人都已震亡,她悲痛万分总感觉命运对自己不该这样无情。此后,她精神恍惚,整日少言寡语,想起姐姐对自己的好,就泪流满面,有时难以接受眼前这个残酷的事实,认为姐姐还没有死,只是难以接受女儿遇难这一事实而躲起来了,于是反复拨打姐姐的电话,但每每听到的都是“你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尽管如此,她仍不罢休,总期待着某一刻能听到姐姐的声音,直到自己的手机没电关机。

她和我们叙述这个经过时,始终泪流满面,我们也被她的真情感动了,可是面对这么惨重的灾难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待她情绪稍稍稳定后我们一起探讨了这个问题,她说无论如何也不想接受这个事实,她不相信姐姐已经死了。

我们告诉她灾难造成亲人的伤亡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面对的现实,所以有时候我们采取了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达到一时的内心平静,能起到短暂的保护作用,但对人长期的心理健康是没有好处的,只有正视现实、接受现实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地震发生了,亲人遇难了,家园被毁了,这都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只有在内心接受现实才能为下一步如何进行有建设性的行为打下基础,我们不应该永远停留在想象和悲痛之中。她若有所思说:“是啊!我也知道人已经死了,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让他们复活,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活下来的人更好地活着,困难是暂时的,有你们这么多好心人帮助,我们有勇气战胜它。

我们祝福她早日走出失去亲人的阴影,重新建设美好的家园,重新开辟新的生活。

2、坐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表情忧郁,少言寡语,反应略显迟钝,好像仍沉浸在悲痛的回忆之中。我们在和她交流的过程中得知她叫张云凤,42岁,是北川漩坪的一位农民,她在地震中失去了自己亲爱的儿子。地震当时她在山上种地,突然间地动山摇,脚下轰隆作响,地上出现了很多裂缝,自己也站立不稳,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可能,她感到非常紧张、恐惧,觉得自己没命了,但求生的欲望使她拼命往山上奔跑,她在大山中走了4天才到达了安全的地方。这时与家人一个都联系不上,她非常担心家人的安危,四处打听家人的情况,后来知道丈夫和女儿都好,但几天来就是没有儿子的音讯,当得知儿子的学校伤亡很大时,她感到痛不欲生。她伤心地对我们说:“5月14日就是儿子的14岁生日,连个生日都没有过!”她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她只能回忆起儿子当天的印象,每天都在回忆儿子说过的话语。她说她的儿子非常优秀,成绩在班中始终名列前茅,他的愿望是考上军事大学,现在连儿子一张照片都没有,每天做梦都梦不到。大女儿几天来更是到处奔波,不停地到各医院去找弟弟,到网上查询,总期望能找到弟弟,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现在家人的感觉都麻木了。

我们非常同情和理解这位母亲,我们真诚地倾听着她的哭诉,同时也感到自己的心里在流泪,此时我们的心情也同这位母亲一样,感到非常痛心,针对母亲的情绪反应,我们给予了支持性心理治疗,并告诉她如何应对灾难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创伤,我们鼓励她倾诉内心压抑、痛苦的情绪,告诉她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儿子,虽然非常痛心,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不但要在痛苦中振作起来,还要坚强地生活下去,重建美好家园,这也是儿子最大的心愿。我们告诉她无法改变灾难,但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去克服困难。经过心理疏导,她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她说:“大地震带走了我们那么多同胞的生命,也包括我的儿子,我虽然不想失去儿子,但只能面对现实,逐渐去接受它,我们还要坚强地生活下去”。这位母亲对我们给她的关心和帮助表示由衷地感谢,我们真诚的希望这位母亲能重新振作起来,逐渐从失去儿子的阴影中走出来。

3、梁剑波,男,15岁,羌族,北川漩坪乡人,5.12大地震时,他正在家写作业,突然感到大地在晃动,他立刻意识到是地震了,他看到家里的围墙倒了,对面的山垮塌下来,尘土漫天飞舞。他被吓呆了,想往外跑,但跑不动,后来不知是什么力量把他摔出了房屋,之后他就昏迷了。不久,在田里干活的妈妈回来了,把他救醒后,他们赶紧救村里其它的人,一共救了12个人,想到在漩坪小学上学的妹妹,他和妈妈焦急万分,他们找了几个人一起去妹妹的学校,刚走到村口妹妹和几个同学就回来了,看到妹妹安然无事,才放下心来。但在山下河口打工的爸爸还没有回来,他想妹妹都能回来,爸爸是大人也应该能回来,五点多,跟爸爸一起的两个工友回来了说:“地震时,你爸爸和另外两个人在前面走,我们两个在后面走,我们看到前面的山垮了下来,我俩拼命的往后跑,才跑了出来,他们可能已经被埋在了山下。”他不相信,非要去山上看看,这时还在不停的地震,山也在滑坡,村里的人都不让他去。晚上他睡不着,后半夜他好像听到了爸爸的脚步声,起来到村口看,等了好久都没有看到爸爸,村里人都说是老鼠的声音。但他一直在村口坐到天亮,他说:“当鸡叫的时候我就想爸爸不会回来了,要不然就是爬也应该爬回家了。”第二天一早他和村里人就来到爸爸出事的地方,他说:“当我看到那里山体滑坡的情形的时候,我心里就很清楚爸爸存活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了。”我和妹妹跪在地上喊爸爸,但都没有回声!村里人在下面挖了很久,也没有见到人,后来又有石头滑下来,大家都说太危险了,就回去了。在整个叙述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哭泣并用手捂着心脏,我能感受到他的心痛,有几次我都害怕他无法承受这样的心痛。他说:“我现在总想爸爸那天要是不在老板家吃饭,也许就不会死;或者慢走两分钟,就可以跟同村的那两个人一样不会死;也许爸爸躲在一棵大树下,上面再滑下来一块大石头,这样爸爸躲在下面还没有死。”他给自己种种理由不愿意承认爸爸已经死亡的事实。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愿意接受爸爸已经去世了的事实呢?”他说:“这样想就好像爸爸还没有死,但如果接受了爸爸已经死了的事实,想想以后的生活,感到很无力!”我问:“那你觉得怎样想更有意义呢?”他说:“应该是接受爸爸死了的事实,计划以后的生活更有意义!”我说:“那我们共同讨论一下你以后的生活,看看到底会有哪些困难,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接下来我们共同讨论了他上学的问题,没有爸爸后家庭生计的问题。每个问题我们都共同讨论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最后我们达成一致共识,生活在短期内是会有一些困难,但这些困难是有办法解决的,而且随着自己的长大,生活会越来越好。我从他的眼神中又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下午5点我们离开受灾群众安置点,乘车返回驻地,交警封锁了那座因地震而成为危桥的桥梁,所有车辆暂不允许通过桥梁,因为桥上游的堰塞湖开始泄洪,浑浊的河水夹杂着树枝、石块、泥土向下游奔去,河面在很短的时间内上涨了两米,桥梁存在危险,队员们十分着急,因为回去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张本院长果断提出步行前进,于是大家下了汽车,没有任何雨具,冒雨步行穿过了大桥,向前走了2公里才找到一辆出租车,我们打车返回了驻地。我们浑身都被雨淋湿了,大家都已吃过了晚饭,我们来不及换衣服,只用了1-2分钟时间吃了一碗凉米粥,雨越下越大,我们的帐篷又开始漏雨,于是我们冒着大雨找来了雨布,盖在小帐篷上,用绳子固定,用石头压好,浑身衣服,鞋子都被雨水浇透了,我们只用毛巾擦了一下,又匆忙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大家一起收集整理资料,筛选照片,回顾一天的工作,书写典型实例,上传资料,一直忙到次日凌晨2:00。

今天共进行 心理干预136人,其中个案心理干预60人,随访50人,团体心理干预7场共56人。

今天工作到凌晨2点。

2008-6-7

昨天晚上又下了一夜大雨,帐篷内不断漏雨、渗雨,打湿了被褥及用品,大家都不敢熟睡,每过一段时间就必须起来向外排水,清理帐篷,但大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毫无怨言,再多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只要能为灾区人民奉献一片爱心,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今天是我们小组为大家做饭的日子,清晨五点半,天依然下着雨,小组全体成员在睡眠不足四小时的情况下起床,大家穿着雨衣、雨靴,冒雨为大家准备早饭,大家打水、做卫生、淘米、切菜忙个不停,张院长更是不顾连日来的疲劳,为大家做好了粥,还精心为全体队员准备了小菜,受到了队员们的一致好评。早饭后雨渐渐停了下来,队里通知因堰塞湖泄洪,全体成员在驻地休整,要求做好小组和个人的工作总结,按照队里的安排意见,早饭后张院长立即组织小组成员召开了小组会议,会上布置了今天的工作安排,要求大家利用今天的时间准备好赴川抗震救灾心理援救的工作总结,虽然是休整,但我们丝毫没有放松,张院长和于振剑主任整理资料,进行资料的统计汇总,王刚和王聪哲上街采购,为大家准备午饭。

午饭后,王永春局长和刘宝民局长组织召开了临时党支部会议和小组长会议,在会上两位局长就小组和个人的工作总结事宜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刘局长要求做好同志们的思想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下午我们继续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工作当中,张本院长与于振剑主任继续总结小组抗震救灾心理救援工作。

晚饭后,张本院长组织召开了小组工作会议,传达了队里下一步的工作部署,并就我们小组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布置和安排。在小组会上,张本院长对大家在赴川抗震救灾心理救援中的工作表现提出了表扬,并鼓励大家继续发扬不怕艰苦,不怕疲劳,不畏炎热,不畏风雨的精神,克服工作中的不足,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抗震救灾心理救援工作贡献我们的力量。一天来工作任务依然繁重,工作仍很紧张,很辛苦,但是大家无怨无悔。

今天工作到23:40

2008-6-8 第三周工作总结

今天是我们赴四川抗震救灾心理援救工作的第21天,这一周我们进行团体心理干预16场(共166人),个体心理干预207人,医疗救助58人,回访130人,其中儿童38人。

这一周天气变化无常,前几天异常炎热,中午室外气温高达30多度,帐篷内达40多度,闷热异常,是赴川以来最热的几天,但我们不畏炎热,依然深入帐篷与受灾群众进行心灵沟通。从5号开始下起了大雨,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帐篷内不断漏水,打湿了被褥,晚上都得起来排几次水。但不管是炎热还是暴雨天气,我们都能够不畏艰辛,克服种种困难,照常开展工作,按时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因连日来的大雨,肖家桥堰塞湖在6月6日开始泄洪,而当时我们正在从永安镇北川受灾群众安置点返回驻地的途中,交警封锁了我们必经的一座危桥,当时河水已经上涨,形势异常严峻,但我们毫不畏惧,张院长果断的决定步行穿过危桥,冒雨步行2公里,才得以安全返回驻地,晚上照常召开小组会议,进行工作总结。

这一周我们依然在永安受灾群众安置点进行心理干预工作,在前两周的心理干预工作中,我们与受灾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路上越来越多的人与我们热情的打招呼。本周我们把心理干预的重点侧重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儿童经历地震后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惊恐、回避、过分寻求家人的保护、易受惊吓、害怕黑暗和独处、在睡眠中哭闹、易惊醒等,有的孩子还表现为惧怕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我们通过爱抚、拥抱等肢体语言,与孩子做互动游戏,帮助孩子逐渐获得安全感,慢慢地回到小伙伴中玩耍。每天都有许多受灾群众在我们的心理干预下逐步走出地震的阴影,重拾生活的勇气,看到他们的精神状态一天天的好转,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

6月2日下午5:30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同志一行12人来到我们的营地慰问,期间张本院长将自己主编的专著《心理应激与精神医学》赠送给赵勇书记,请赵勇书记指导,他很感兴趣。赵勇书记对大家辛勤的工作给予了表扬,并鼓励我们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

这一周张本院长还接受了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香港无线电视台、绵阳电视台的采访,对遭受灾难的群体及时实施心理干预的重要意义、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精神创伤的近期和远期后果等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依依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周来我们坚持每天晚上召开小组会议、整理资料、总结一天的工作,记录典型的心理干预案例。每晚都工作到凌晨1-2点,但大家毫无怨言,一丝不苟的完成着各项工作。(续)

更多信息

2024年度开滦医疗健康集团精神护理岗位技能竞赛总决赛圆满落幕

近日,2024年度开滦医疗健康集团精神护理岗位技能竞赛总决赛在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圆满落幕,来自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开滦唐家庄医院和开滦马家沟医院的30名精神科护理人员参加了此次竞赛。 技能竞赛结合精神科临床特点,设有理论考试、实践技能操作和健康宣教三个环节,分别从基础护理、精神科护理、精神科防暴技能与技巧的使用、心肺复苏配合简易呼吸器使用技能以及精神科健康宣教等方面,考核了护士临床技能和应急处理等综合能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精神护理专业技术标兵1名,技术能手2名。 赛后,精神卫生中心党总支书记苗丽玲表示,精神科护理工作是精神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精神护理岗位技能竞赛,旨在促进精神科护理队伍的建设和长足发展。参赛选手在竞技中相互切磋交流,收获了知识,提升了技能,增强了凝聚力,营造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练的专业提升氛围,达到了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双提升的目的,为精神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2024-09-06

开滦精神卫生中心组织召开2023年度科学技术工作会议

近日,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在医院学术报告厅组织召开2023年度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医院党政领导、科室主任、护士长及业务骨干50余人参加会议。医院特别邀请元小冬教授、马文有教授为医院科学技术工作进行指导。 会上,听取了开滦精神卫生中心2023年度学术工作报告,对两篇优秀论文进行交流。元小冬、马文有两位教授对开滦精神卫生中心的科研、教学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对交流的论文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随后,元小冬教授进行了《脑梗死急性期的睡眠结构和生物节律特征》的授课,让大家不仅对其科研团队提出人工智能睡眠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更加了解,更对科研团队临床与科研工作的结合和转化有了具象化的认识。马文有教授进行了《漫话科研技术》的讲授,提出要提高科研意识,将无意识科研转化为意识,运用到临床、科研工作中,强化医院整体的科研氛围,形成医-教-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模式。  最后,于振剑院长表示,两位教授的指导、点评及授课,不仅使大家增长了知识,而且为大家今后的科研思路提供了方向。要求全体医务人员通过科研、教学工作开拓思路,从科研工作中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断实践,以科研促进临床工作,不断带动医院整体发展,为创建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贡献力量。
2024-09-02

开滦精神卫生中心西院区党支部开展“全国残疾预防日”义诊宣传主题党日活动

2024年8月25日是第八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主题为“预防疾病致残,共享健康生活”。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重视残疾人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开滦精神卫生中心西院区党支部开展了“全国残疾预防日”义诊宣传主题党日活动。 8月27日下午,西院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共7人到韩城开滦韩庄工房社区文化广场开展“全国残疾预防日”义诊宣传活动,医务人员通过悬挂横幅、发放科普资料、义诊等形式,为群众普及精神残疾预防以及精神康复等相关知识。此次活动共为群众测量血压36人次,心理咨询5人次,发放科普资料160余份,受益群众200余人。 《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的疾病致残防控行动四项任务之一就是加强精神疾病致残防控。开滦精神卫生中心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做好精神残疾工作,通过精神康复大讲堂、义诊、医患微信群等,广泛宣传精神残疾预防相关知识,组织住院患者参加精神康复活动,培养具有代偿性、适应性的生活和工作技能,不断提高患者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他们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2024-08-28

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开展精神康复成果展示活动

近日,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在西院区开展了精神康复成果展示活动,7名患者在家属和医护人员陪同下参加活动。 此次精神康复成果展示的技能是包饺子。医院营养科面点师向患者讲解完包饺子的技巧和各环节的注意事项后,患者们立即行动起来,大家各展特长,有的和面、有的拌馅、有的擀皮、有的包饺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经过大家的努力,一排排饺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面板上,虽然饺子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但患者们的脸上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中的成就感溢于言表。饺子煮熟后,患者与医务人员边品尝饺子边交流康复心得体会,患者们纷纷表示,医院针对不同的病情开展的各种康复活动,有效改善了患者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升了生活质量,为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康复的目标是回归社会,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始终把精神康复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通过专业的康复治疗,不断提升患者的生活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2024-08-27
海安韩洋医院
海安韩洋医院

官方微信

开滦医院心理咨询门诊:星期一至星期日上午8:00-12:00

开滦精神卫生中心专家门诊(一):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00-12:00;星期六、日由病区主任轮流全天应诊。

开滦精神卫生中心专家门诊(二):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00-12:00

开滦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门诊、睡眠门诊:星期一至星期五 上午8:00-12:00; 下午:1:30-5:15

开滦精神卫生中心抑郁症门诊:星期一至星期五 上午8:00-12:00;下午:1:30-5:15

开滦精神卫生中心老年、儿童门诊: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00-12:00

开滦精神卫生中心西院区门诊:星期一至星期五 上午8:15-12:00; 下午:1:30-5:00

探视时间:星期二、四下午2:00-4:00;星期日上午9:00-11:00

版权所有 © 2021 开滦精神卫生中心 www.kljsws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6035134号-1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唐山     冀公网安备 13020202000460号